2.加快改造淘汰老旧车辆。加大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力度,自2018年起,用2年时间,采取资金补贴、鼓励报废、区域禁行、强制注销等疏堵结合措施,促使全市3.4万辆左右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完成国家下达的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负责)对纳入淘汰范围的车辆,不予办理变更、检验及转移登记。(市公安局、市环保局负责)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连续三个检验周期未检验,以及经维修或采用污染控制技术仍无法达标排放的车辆,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报废。加强路面稽查,将报废车辆信息纳入缉查布控系统,一经发现依法实施强制报废。根据国家修订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缩短营运柴油货车使用年限。(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城乡交通运输委负责)
推进老旧机械改造淘汰。加快淘汰高排放的老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结合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设定排放标准等方式,推动老旧工程机械淘汰报废。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推动老旧农业机械淘汰报废。(市城乡建设委、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局负责)
2.开展燃煤机组和锅炉综合整治。加快淘汰落后的燃煤机组,制定专项方案,大力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优先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运行满25年的抽凝机组。对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允许进行交易或置换,可统筹安排建设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市发改委牵头)
强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监管,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标准,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等在建筑中的深度复合利用,100米及以下住宅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继续全部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动全市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到2020年,新增绿色建筑约40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300万平方米以上;2018—2020年,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0万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持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市城乡建设委牵头)
严格控制新上耗煤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鼓励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所有新、改、扩建耗煤项目均实行煤炭减量替代,严格落实替代源及替代比例。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输电满足。(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完善煤炭替代审查制度,落实《山东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鲁发改环资〔2018〕671号)要求,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行业的煤炭减量替代系数。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到2020年,电煤(含热电联产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达到国家和省相应目标要求。(市发改委牵头)
加强渣土运输监管。加快老旧渣土车更新,到2019年,全市全部采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加强渣土车辆管控,规范渣土运输车辆通行时间和路线,对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按上限处罚并取消渣土运输资格。渣土车实行全时段监管,每月至少开展2次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密闭不严、沿途撒漏和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行为并依法按上限处罚,倒查追究所属运输单位及雇主责任,同时纳入运输单位及车辆日常考核记分管理。(市城管局、市公安局负责)纳入名录管理的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率、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均达到100%,建筑垃圾消纳场非作业面裸土覆盖(绿化)率、路面硬化率达到98%。(市城管局牵头)推广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检测等先进路面积尘实时监控技术,实施降尘考核,全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市环保局牵头)
济南市人民政府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和支持力度,落实国家老旧公路运输车辆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及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等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国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4.优化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制定全市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重型柴油货车跨市快速通行主通道及副主通道的路线设计方案,优化绕城通道,减少城市建成区机动车污染。(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乡交通运输委负责)制定长途客运站限制高污染车辆运营的管理举措,分阶段、分步骤限制国三及以下标准柴油客车运营。(市城乡交通运输委牵头)划定城区二环西路交通绕行通道,合理分流通行或过境的重型柴油车等高排放车辆。研究划定低排放控制区,2018年年底前完成划定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及不符合监控要求的柴油货车限行区,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合理扩大限行区域及范围。(市公安局牵头)
为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鲁政发〔2018〕1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1.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严格环境准入条件,2019年年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在国家、省作出规定的基础上,制订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区县政府(含代管镇、街道的功能区管理机构,下同)落实,以下均需各区县政府落实,不再逐一列出)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市环保局牵头)
推进锅炉综合整治。持续开展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工作;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燃油锅炉提标改造,确保按期执行《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四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市环保局牵头)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部完成节能改造。(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1.做好应急联防联控。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机制,协调做好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重大活动期间的空气污染预警工作,开展空气质量中长期趋势预测工作。根据应急预警标准,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实施应急联动。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按照区域预警信息,同步启动应急响应,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