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经济政策。完善各区县、街镇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办法,落实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关于监测状态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管理办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根据环境管理需求,组织研究并推进交通运输、清洁取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城乡绿化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市环保局牵头)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按照我市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推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市经济和信息化牵头)按照国家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压减过剩产能。(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3.加强高污染燃料控制。按照上级部署,做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调整工作,将完成气代煤和电代煤的地区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力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清洁能源和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市环保局、市城乡建设委负责)
(四)推进信息公开,倡导群防群治。加大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由各区县延伸至街镇。按照国家、省要求,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和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应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
加快推进“外电入济”。建成1000千伏锡盟—山东、榆横—潍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推进特高压送出500千伏工程以及220千伏八里桥变、王府庄变以及110千伏阳光变等变电站建设,增强接纳市外来电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到2020年接受外电能力力争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市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50%。(市发改委、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负责)
(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
1.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国家、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部署,制定并认真落实我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将煤炭消费控制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2018—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量分别控制在1714万吨、1703万吨和1692万吨以内。(市发改委牵头)
2.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增加对我市天然气供应量,新增天然气优先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实现“增气减煤”。合理发展工业燃料用气,鼓励能源利用效率高、价格承受能力强、可中断工业用户采用天然气燃料,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市发改委牵头)积极推进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调峰和应急储气能力。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供气能力,实现全市天然气“镇镇通”。到2020年采暖季前,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国家和省量化指标要求。建立完善调峰用户清单,采暖季实行“压非保民”。(市城乡建设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改委负责)
3.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以错峰生产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得少于取暖新增排放量为原则,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对钢铁、建材、铸造、炭素、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制定错峰生产调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提高错峰限产比例或停产。错峰生产方案应按程序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负责)
3.严格城市面源污染防控。强化城市餐饮油烟治理,加大露天烧烤污染、城市露天焚烧落叶、餐饮油烟等污染的行政处罚力度。(市城管执法局牵头)严格落实《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绕城高速公路环线和城区范围以内的规定区域和规定场所,以及重污染天气期间等规定时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违反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给予处罚。(市公安局牵头)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抓好物流专项规划落地工作,按照“一核、一枢、两园、多点配送”的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有序引导物流企业进区入园集聚发展,逐步解决“小散乱”等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信息通畅、管理规范、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2.夯实应急减排措施。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组织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中污染物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20%、30%。完善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并每年进行更新,应急减排措施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具体工地、具体生产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压实应急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分级应急减排措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制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具体实施方案以及适时制定实施臭氧高值季调控方案。(市环保局牵头)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问责。各区县政府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组织领导责任。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细化各项任务到年度、到行业、到责任单位。建立目标任务调度、检查、督办、通报制度,完善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定期汇总任务完成情况报送市政府并抄送各区县和相关部门。排污单位要切实履行治污主体责任,确保依法排污、持证排污,并按要求落实信息公开。各职能部门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各项目标任务可量化、可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落实统一监管责任,完善执法、监察、督查机制,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健全企业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加大产能控制力度。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以“污染物排放量不增”为刚性约束,新增“两高”行业项目应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为原则,等量替代为例外”的要求,实施“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新项目一旦投产,被整合替代的老项目必须同时停产。(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负责)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智慧交通,破解运输壁垒,实现公路、水路与铁路、民航、邮政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加快有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集装箱铁路中心站、中小泊位等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货场物流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从2018年起,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城乡交通运输委、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2.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推广保护性耕作、林间覆盖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用于留白增绿。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实施“退工还林还草”。大力开展建绿透绿、裸露土地绿化等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屏障。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省要求。严格落实《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绿满泉城·美丽济南”城乡绿化行动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8〕7号)要求,进一步健全城乡绿化推进机制,深入实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质量,完善和提升森林、湿地、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保持森林覆盖率逐步增长,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生态安全体系。(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十)推进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