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闯关东》在黑龙江黑河、雪乡、山东柳埠、上海、无锡等地搭建了实景建筑,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火车和船只,营造了“绵延十几里大田中朱家大院”、“千帆竞发的海中逃难”、“雪深齐腰的马帮货运”、“小桥流水的山中人家”等风格统一,意境各异的生活画卷。在中俄边境的黑河,《闯关东》剧组制作了一条宽三十米,长一百米的木排,全部由直径在二十厘米以上木料扎制而成,与当年闯关东人真实制作的木排尺寸相同。巨大的木排放在水里,就算调转一个方向都得半个小时时间,场面极其壮观。另外,为了拍摄已经不存在的历史建筑,剧组在黑河市二道河子农场重新搭建起一片与当时金矿场等大的场景,重现当年金场淘金的宏伟场面。
这部大型史诗巨作,自2006年8月20日开机至2007年1月16日杀青,分AB两个摄制组,3台摄像机,剧组辗转黑龙江黑河、雪乡、海林、苇河,哈尔滨,山东朱家峪、柳埠、周村、胶南,济南活动策划公司,上海松江,无锡等地,拍摄行程绵延万里,转场达16次之多,创下了同类电视剧拍摄历史中转场次数的最高纪录,完成拍摄1669场戏、683页剧本,拍摄素材14000分钟。
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已于1月2日登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闯关东》讲述的是清末到九一八事变这段时间里,山东人朱开山一家受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荡东北的悲欢离合与传奇故事。该剧选取了众多迁徙人中的一家,以其作为一个切入点,从这一家人的辛酸苦辣展示出“闯关东”这段历史背后的艰苦卓绝和人情冷暖,揭示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闯关东》的一家涉及了各个行业,父亲朱开山(李幼斌饰)是一个淘金高手,能找到金脉,勇闯金沟运出“金疙瘩”;大儿子传文持家务农,样样是把好手,琢磨出了四大名菜,誉满哈尔滨,将朱家“山东菜馆”牌子打响;二儿子传武从小离家出走参加伐木、放排,在磨练中成长为一名爱国将领;三儿子传杰从小跟岳父学习经商办货,琢磨出一整套商业谋略,开办起民国东北三大煤矿之一的甲子沟煤矿;女儿鲜儿“闯关东”路上与家人走失,一路学唱二人转,并结合山东民谣吕剧,唱红半边天……高满堂用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折射出了整个闯关东的民生状态。
“闯关东”这段历史很少被提及,鲜有具有学术意义的相关著作问世,仅有的一些记载也十分零散或濒临遗失。《闯关东》的导演张新建说:“《闯关东》的创作虽然不能完全弥补这样的遗憾,但是通过这部作品的完成,至少可以弥补这个题材在影视界的缺失空白,至少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人们对‘闯关东’这一历史现象的关注,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山东人乃至中国人特有的风骨气质,感受到‘闯关东’这一历史现象独有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创作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本作品中的‘闯关东’精神将启迪人们对现实生活与人生追求的思考,引发人们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九九八十一难,场面“闯”出来 编剧高满堂就出生在一个“闯关东”的家庭,祖籍山东平度,他的上一辈人就是“闯关东”到大连的。因此他对“闯关东”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他说:“‘闯关东’时,我爷爷40岁,我爹16岁。我从小就熟悉了‘闯关东’的故事。”不过,为了更加详细了解当时的细节,增加片子的真实性,高满堂又特意采访了他的三舅和四舅。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曾亲身经历“闯关东”,对“闯关东”记忆犹新,说起当时的情况激动不已。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对一些细节两位老人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高满堂的创作思路丰富了,产生了创作灵感,很多细节比如朱开山给东北当地人做山东犁杖等就是这样产生的。可惜的是没等到这部剧播出,两位老人都先后离开了人世。说起这件事,高满堂遗憾不已。 零下30℃,主演“闯”出来 曾执笔深受观众好评的《家有九凤》和《刘老根3》的高满堂五次修改《闯关东》的剧本大纲,三次修改剧本,最终八易其稿,写成了《闯关东》,为后面的拍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