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抓阄插队落户……舞台上的物件都是能勾起回忆的东西,每一样都刻录着上海人生活的轨迹。
一家人折射出“中国的变化”
1973年、1985年、1997年、2009年,四个除夕之夜,大哥牛培华生命的四组片段,怅然若失的爱情、血脉相连的亲情、家的凝聚意义,构成了一个上海普通家庭在36年间的转变。
据了解,这也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打造的一部戏。“一家人的变化折射出整个上海、中国的变化。”该剧复排导演田水表示,“‘大哥’是一个小家的大哥,但他身上所承载的责任、对亲情的注重,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年轻编剧洪靖惠已经不是第一次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了。2007年,她就将余华的小说《兄弟》改编成同名话剧由徐峥主演搬上了舞台,济南演出策划公司,观众一致认为“比小说更好看”.
王筱頔说:“我们不怕把争抢房子、兄弟反目等情节搬上舞台,因为凡是多子女家庭几乎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我们直面它、正视它,是为了呼唤友爱、呼唤亲情。如果亲情土崩瓦解了,被亵渎了,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可怕。”
最近,郝平主演的电视剧《同在屋檐下》、《一生守护》相继在山东播出。但他更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影视剧可以拍很多遍,但舞台艺术不允许出一次错,需要在舞台上‘一气呵成'.听到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就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主演放弃多部邀约演这部戏 对于《大哥》,洪靖惠内心有一份感动:“大哥在我的眼里是我的父辈,他们很普通,在上海街头你随时能撞见这样的人,他们骑自行车,前面的车兜里放的是妻儿要的衣物吃食,后面的椅架上搁着小家庭需要的物品,他们再平凡不过,济南演出公司,再寻常不过,但就是这样的男人,撑起了上海一个个家庭。我熟悉这样的人群,感佩于他们平凡中的不平凡,我始终坚信大哥是个有魅力的人,这是我们的父辈留给我们最大的印象,这一定是有力量的。” 从创意到完稿耗时三年 谈及写《大哥》的初衷,编剧洪靖惠说:“当有一个独立原创编剧的机会放在面前时,已经有极大的诱惑力。再当我得知可以写我熟悉的上海人家、上海文化时,就更激动了。我生于斯,长于斯,写一部富含上海城市精神气质的戏剧作品,是我的情结。” 4月27日和28日晚,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大哥》在济南梨园大戏院上演(右图),重新讲述“家”的意义。导演王筱頔认为,“目前的话剧市场充斥着搞笑、低俗、投观众所好的‘势利’戏剧,而话剧《大哥》是难得的直面现实的作品。” 田水表示:“虽然该剧反映的是上海一家人,但其实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亲情、友情以及对于母亲的孝顺,都是跟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现在,‘80后’、‘90后’的孩子们缺失就是对传统的尊重,我们就是要接地气地把一家人的日子展现给大家。” 在剧中,郝平担纲的是男主角牛培华。为此,他还放弃了多部影视剧的邀约,其中不乏名导名剧高薪酬。他表示:“我接戏就看剧本和导演。我很早就认识王筱頔导演了,一直以来我们就有意愿要合作拍戏,这次终于如愿了。”
延伸阅读:
据了解,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作品,从剧本创意到完稿耗时三年时间,五易其稿,从12万多字一直浓缩到2万多字。
郝平坦言,对“大哥”是有很大期望的。“说期望大,并不是要拿大奖,而是剧本的形式、题材、立意我很感兴趣,我已经很多年没演过现实主义题材话剧了。”
据导演王筱頔介绍,《大哥》讲述的是上海一个平凡家庭的四兄妹几十年的情感纠葛,经历了插队落户、兄弟争房,其中有竞争、有反目、有伤痛,最后靠着大哥牛培华这条纽带维系着牛家的完整。其中,最大看点就是活生生的家长里短被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