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记者走访了部分现居住于济南的当年曾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战士,听他们讲一讲济南战役的故事,请他们说一说济南60年来的变化。
而为了纪念那些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战友,76岁的王燕云老人从1990年开始坚持写回忆录,将战役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写成文字,写成故事,讲给自己的后人。现在,老人的回忆录已经写了50多万字。他说,希望通过自己写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济南战役,不要忘记在战役中牺牲的那些烈士。
■感慨60年
赵锡九老人说,打济南是他第一次回老家,当时他只是很短暂地进了一次济南,城区里除了商埠区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残垣断壁,战场还没来得及收拾。
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转业到济南后,赵锡九、王燕云、姚治家三位老人就像其他转业到济南的老战士一样,把家安在了这座他们曾经用鲜血打下的城市。他们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他们的儿女甚至他们的孙辈也都把家安在了这里,在济南扎下了根。
对话嘉宾:
今年77岁的赵锡九虽然老家就在济南,可他从小一直生活在胶东。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时,刚刚17岁的他已经在部队里呆了两年,打济南也是他出生后第一次回老家。
如果说赵锡九老人感到的最大变化是“行”的话,那他的老战友姚治家感到的最大变化就是“住”。“我是 1964年转业到的济南,在山东省物资厅机电公司工作,当时单位在经二纬七附近给我分了一套房子,只有 20多个平方米。”13日下午,在位于阳光舜城中5区省直单位居民楼的姚治家老人家,老人在谈起40多年前刚到济南时的情形时,不禁有些唏嘘。
姚治家 济南战役时为华野13纵37师110团战士,1964年转业回济后到山东省物资厅机电公司工作,1998年离休
不过,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济南,不少老战士依然非常怀念。今年76岁的王燕云老人从小就生活在济南,济南战役打响时他刚刚参军不到一年。1953年6月,在朝鲜战场上负伤的王燕云转业回到济南国棉四厂,济南活动公司,成了厂里的一名见习医生。“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有60多块钱,当时一个鸡蛋才两分钱,生活条件比起解放前可是大不一样。”13日上午,在北光明里国棉四厂宿舍王燕云大爷的家中,这位在解放前曾给地主家扛过活,也在路上要过饭的老人说起解放后重新回到济南时的情形时,嘴里不住地夸着好。
1956年,从海军转业的赵锡九回到济南。此时,他的亲人也都已经从胶东迁回济南老家。“当时的济南已经恢复得非常好了,根本看不出打过仗的迹象,到处都非常干净。” 赵锡九老人说,与他第一次进入济南时相比,上世纪50年代的济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解放战争后期,济南是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的交会点和连结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二绥靖区所在地。津浦路中段战役后,济南已处在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中。
“当时我们部队的任务是主攻内城,9月24日我们终于从坤顺门,也就是现在的电子大楼附近打进了城。”13日上午,在位于无影山新村6区赵锡九老人的家中,老人在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战役情况时,拿出了一张自己刚刚手绘完成的济南战役进攻图。
“现在的济南变化真是太大了,城区比刚解放时大了三四倍,那时候济南的人口才60万,现在都已经好几百万了。”说起济南解放后60年来的巨大变化,赵锡九老人扳着手指头给记者数起来,比如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路越修越宽,楼越建越高。
变化济南:现在的城区比60年前大了三四倍
攻城兵团于1948年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经过整整8个昼夜的激战,至9月24日全歼国民党内城守军(其中有1个军起义),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济南战役的重大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斗争精神。
济南战役后,大部分参加战役的部队在进行了短暂调整后,陆续开往其他战场。赵锡九和姚治家所在的部队后来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并先后解放了上海、福州和厦门。
济南战役
据姚治家老人介绍,现在居住在济南的曾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战士每年都要举行两次活动,一次是清明节去英雄山祭奠牺牲的战友,另一次就是济南解放纪念日到解放阁进行参观。“现在60周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今年准备把孩子都叫上,到解放阁好好看看,让他们不要忘了那些牺牲的烈士。我也要告诉那些牺牲的战友,现在济南越来越好了,让他们放心吧。”
专题采写及摄影:社区记者团队 记者 朱頔
“不过,要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觉得是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在列举了一大堆变化后,赵锡九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他1983年从馆驿街搬到现在居住的无影山新村时,这个地方还非常荒凉,出行、购物都非常不便。二十多年过去了,无影山一带早已变成一个大居住区,商场、超市应有尽有,多条公交线路从此经过,而今年4月刚刚开通的BRT1号线则使得附近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相关链接
扎根济南:上世纪50年代,无影山还有狼呢
不能让后人忘了本
1948年,为夺取济南,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法,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由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攻城兵团大约有14万人,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打援兵团大约有18万人,济南演出公司,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王燕云 济南战役时为华野9纵26师 78团战士,1953年转业回济后到济南国棉四厂工作,1992年离休
对话时间:9月13日
赵锡九 济南战役时为华野13纵37师110团战士,1956年转业回济后到济南百货公司工作,1992年离休
老家在招远的姚治家对于济南的第一印象与赵锡九几乎一样。“到处都是烧毁的房子,城市被破坏得很严重,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是很好。”这位在济南战役时只有19岁的老兵说,当时他就想看看山东的省会是什么样,可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济南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
“济南是我们的战友用生命打下来的,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不能忘了他们。”赵锡九老人说,从自己孩子小时候起,就不断地教育他们,千万不要忘了解放济南的那些烈士,不要忘记过去。
社区对话第70站:
回到济南的赵锡九被安排在了百货公司工作。一开始,他被派到位于省委附近的一家小百货店站柜台。“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商店里卖的东西肯定比现在少得多,而且后来都得凭票供应,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老人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的济南城区还比较小,出了成丰桥基本上就算郊区了,“就是我现在住的无影山,那时候还有狼呢。”
60年沧桑岁月,现在的济南与6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进济南:城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专题策划:生活日报社区新闻
老人说,当时他们一家5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内,房子是木板搭建的,风一吹就呼呼作响。到了1968年,他们住的小屋进行了翻建,面积扩大到了70多平方米,一家人终于住得宽敞了些。而现在,姚治家老人在阳光舜城的房子面积有160多平方米,房子不仅宽敞明亮而且还装上了双气。“能住上这种房子,在几十年前我是连想都不敢想。”老人感慨地说。
城市在不断扩大,人口在不断增加,道路越来越宽,楼也越建越高,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似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她的变化。而对于这些,当年冒着生命危险解放济南的老战士们又有怎样的感受?
2008年9月24日,泉城济南将迎来解放60周年纪念。60年前,十几万解放大军经过整整8个昼夜的激战,用生命和鲜血打开了这座已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60万泉城人民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对话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