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王杰(化名)告訴記者,3月中旬,他去東部一樓盤看房,济南活动策划公司,因距離售樓處較遠,就用打車軟件進行約車。“當時定位目的地是該樓盤售樓處,誰知道剛一上車,就接到了該樓盤渠道人員的看房電話。”王杰說,后續聊天中,司機又稱他認識樓盤的賣房人員,可以帶著去售樓處找人。“我當時就明確拒絕了。可誰知道我剛到目的地,打電話的那個工作人員就在路邊等著我了。”
其實不隻該公司在做全民拉訪的渠道推銷,濟南一業內人士透露,濟南北部一樓盤也在做全員拉訪,地產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有“拉人”的任務。“這種全員拉訪,在2014年前后做的規模也很大,連策劃人員都轉崗去拉人賣房。”
記者跟隨李亮來到售樓處,工作人員為記者安排了一名置業顧問。在介紹了該樓盤情況后,記者問了置業顧問一些問題,在置業顧問接電話的空當,李亮表示隻有買房意向強烈的客戶,才可能被置業顧問評為C類客戶,济南活动公司,請求多關照。
據業內人士透露,濟南東部一樓盤也在用多種渠道拉客,營造售樓處“繁華”現象,僅樓盤自身拉客的渠道人員就多達300人。渠道人員是怎樣拉市民來售樓處的?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聯系該樓盤的渠道人員李亮(化名),做了深入調查。
除了現場拉人,還有一些渠道人員與打車司機合作拉客戶。
經過交流,記者決定跟隨一名大學生渠道人員去看房。當得知如果走到他所在樓盤需要二十多分鐘時,記者露出難意。這時,該渠道人員立刻表示,他可以為記者報銷去看房的打車費用,並立即為記者叫來了快車。
有樓盤花錢買到訪
從事代理行業的劉凱(化名)透露,“渠道”目前的拓客方式多種多樣,常規的方式有大客戶拓展、圈層活動、陌生拜訪、電話CALL客等,而樓盤雇用渠道人員進行拓客,是開發商的常規操作之一。“像歷城某大型樓盤,光渠道就分為兩個部門,一個CALL客部僅負責打電話的就有60多人。”
為拿到50元獎勵
記者調查發現,該公司在濟南的在售項目不少,多數都是銷售的中后期,甚至不乏尾盤項目。但無一例外地實行全員拉訪,而高壓之下花錢買客源現象也非常普遍。近日,就有人在聊天群裡花錢召集人員去該公司東部某項目看房,發起人聲稱,幫忙去該樓盤簽到一人25元,去的話找她報名。
他給客戶報銷打車費
而置業顧問的定級直接與“渠道”人員的獎金關聯。據悉,該房企“渠道”每為樓盤帶來一位C類客戶,將獲得100元獎金﹔若被評為A級或B級,則會按照購房全額的一定比例分得金額更高的獎金﹔被評為C級以下則拿不到錢。
合富輝煌(中國)山東公司副總經理許傳明告訴記者,“‘渠道’是一個新生事物,發展較為快速,在向陽生長的同時,也有部分在野蠻生長,存在一些亂象。目前還沒有行業的監管與監督,隻有正確的監督和引導才有利於‘渠道’的健康發展。”許傳明說。
提前獲悉購房者行程
簽到一次給25元
記者了解到,完不成公司拉人任務的會承受相應處罰,所以大家會用各種方式拉人看房。比如每天打幾百個電話,去大公司做團購優惠宣傳,甚至是拉親朋友好友等熟人來看房。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名渠道人員張朋(化名),是濟南某高校大三學生,來這家樓盤做渠道既是為了完成實習要求,也是為了賺點錢。“在這裡實習拿的錢相對多一些,每天底薪100元,每拉來一個看房客戶還能賺50元。其實有時候忙活一天也拉不到一個看房客戶,能遇到你這樣的好心人來看看房子,我就能多賺點獎金。”
該程序員還透露,他們集團發通知,每天統計各個部門的到訪數量,完不成任務的中層干部要寫檢討書,而且有幾個中層和高層因為這事離職了,甚至包括測試總監、產品總監、運營總監等管理層,還有財務、法務、採購等職能部門的中層。
渠道拉來的客戶分四級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近日,網上某一線房企的“拉人”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據該公司的一位程序員透露,他們集團近期開始全員營銷,讓所有員工拉人在售樓處到訪簽到,因為去年已經搞過一次,所以這次大家沒什麼資源了,隻能花錢買到訪,“這次查得嚴格,一個到訪已經漲到30元。”
“樓市成交火爆,我們醞釀著下個月開始漲價”“樓市徹底回暖,再不行動就買不上房了”……近期,有關濟南樓市回暖、房價大漲的信息又掀起一輪高潮。多個售樓處人滿為患的“盛況”是真的嗎?真有置業顧問宣稱的高成交量嗎?連日來,記者對濟南多家樓盤進行了暗訪。
某一線房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開發商不必擔心去化問題,賣房很容易。但當樓市下行變差,拓客就成了一個大難題。“雖然明知道虛假成分很多,但是有時候需要制造一些熱度吸引眼球。”
李亮告訴記者,很多在與置業顧問交流的過程中表達出資金不足的看房者,即使購房願望強烈或者真買,也可能被置業顧問定為D類客戶,“畢竟置業顧問不知道你是真買還是假買”。
走出小李所在樓盤沒多遠,記者被附近幾個樓盤的渠道人員圍住,一些中年女士公用的說辭是:“你都看了剛才那家樓盤,就幫幫忙也去我們家看看吧。”
“公司有專門看房報銷的費用,隻要不是特別遠,我們都能為看房客人報銷往返車費。”張朋說。
原標題:濟南嚴打樓市謠言背后:滿人的售樓處多是虛假繁榮